梁业荣 小磊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上周末,笔者去花山东湖村做祠堂文化调研,在王氏宗祠右前方有一棵大榕树,估计有二百多年。在这棵树上,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话说这王氏宗祠前是有两棵大榕树的,一左一右,村民们说都有百年以上。在右边的榕树后面,听说以前有过一座美英王公祠。据王氏族人回忆,美英王公祠是一间青砖墙、麻石门、白石柱,四周墙壁绘有壁画的二进祠堂,建于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属美英祖一至五房所建。解放后土地改革时分给一些农民,后来那些农民将祠堂拆掉,现只剩下一块地皮。而王氏宗祠的建造时间,比美英王公祠还要稍迟几年。
美英王公祠的残垣
今天笔者不是说这些,要说一件奇怪的事。因为在右边的这棵大榕树上发现树上贴着一张小纸条。这张帖在古榕树身上,被雨浇淋的红中带白既公开又迷惘四寸见的长小字符,上面是这样写的:
这个纸条到底是什么东东?代表啥意思?
笔者带着十分好奇的心,咨询了当地的村民梁业荣。梁业荣告诉笔者:这是当地的一个民俗。
梁业荣砌上一壶茶,好客地给笔者倒了一杯,自己也满上一杯,然后娓娓道来:
话说,在东湖村,很早以前就是出生后的小孩子“认契爷”的风俗。因为过去人迷信,怕生下的小孩养不大,这给小孩子认个契爷,这样就好养了。
大树上贴的纸条是一张“苏虾仔”的契符,所谓的“苏虾仔”就是刚出生一个月内的婴儿。在过去,苏虾仔在摆“满月酒”前,就要找@¥的盲人给苏虾仔@¥论生辰,算到苏虾仔要过契别人时,这个@¥先生就会指点主家的苏虾仔要契谁?契什么才能根基长养,有的是契给人,有的是契给古树、古桥......当然,主家也言听计从。
苏虾仔要找的契爷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他找的契爷必须是上了年纪、夫妻双全、或儿孙满堂的人家,一番礼仪之后,就算是过契。不过这个契爷可不是白认的,过契人婚前必须给契爷逢年过节“担节”送礼,但仍然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接受求契的契仔契女。
至于在大树身上贴契符则是新苏虾仔过契给古树的一种行为,这行为是盲人指点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契古树的。这种行为做法简单些。也不需要逢年过节给大树"担节"(送礼)。
至于王新妹,是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呢?]
非也!
荣叔说,这里的王新妹是姓王的刚生下的一个男孩。因为上面写的是两个字“契男”。X新妹:是男女还没上名字的新婴儿统称。按照当地民俗,生男生女产生时叫:生妹。产生几天后叫苏虾仔。产妇去生产时,当地人叫:她去生妹了。原来生妹是生产小孩之意。后来演变成“新妹”。
据研究花都民俗的吕先生说,“认契爷”的现象也有可能是小孩子难养,多病痛,所以有很多起名:月养,石养,社养,桥养,树养的;据钟村热爱民俗研究的钟老板说:过去在大树上贴这个东西是农村妇女为小孩子作祈福,祈愿小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不调皮捣蛋闹事。
总之,现在农村“认契爷”的现象越来越少,过去人迷信,现在人相信科学。好不好养主要与医疗有关。估计现在“认契爷”也是老年人的主张吧。各处乡村各处例,各处风俗各处习俗,你村有“认契爷”现象吗?对此,你怎么看?请在留言区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