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运河塘栖一日游
运河游船正式复航啦!
塘栖一日游线路
9:00—17:00 武林门码头→塘栖顺德码头→武林门码头,全程8个小时(含往返4个小时、古镇自由活动3-4小时)。(门市价150元)
“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著名文学大师丰子恺先生曾对她作出如此评价。
其独特的水上街市风貌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无可替代。所以,塘栖绝对是一个漫步其中,能让你流连忘返的古镇……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
由北向南逶迤而来
像一条绚丽多彩的缎带
维系着南北大地
古镇塘栖,就坐落于大运河的南端
塘栖始建于北宋
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而今保留下得老宅、
古街、旧景、长桥、弄堂……
仍默默向人们细述当年风采
漫步时光 梦寻塘栖
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余杭区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横跨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
作为运河申遗的遗产点,广济桥上的一砖一石,都是跨越世纪的美丽。她是塘栖古镇的中心,市镇都围着她,如今的她一手牵着古色古香的水北街,一手系着时尚新潮的水南街。“左岸历史,右岸未来”的格局在广济桥畔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乾隆御碑
塘栖古镇经历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之后,古迹遗址依旧留存不少。除了广济桥外,有省内最大石碑之一的乾隆御碑,记载了浙江黎民在大灾年月不欠分文的史事。
乾隆御碑是幸存下来的一件原物。乾隆御碑通高5.45米,其中碑额高1米,宽1.5米,额上刻有双龙戏珠的浮雕;碑高3.35米,宽1.4米,厚0.5米;须弥座出土高1.1米,宽1.8米,厚0.8米。碑正文429字,款10字,碑文四周镌有云龙纹。
乾隆御碑、御碑亭、御碑公园和御碑码头,这一组景观,如今已成为塘栖古镇的一个亮点,也是游客必会到访的地方。
郭璞井
郭璞井,在广济桥南之西石塘,距桥堍10米,内由条石铺叠而成,井口覆有圆石。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郭璞某年路过塘栖,恰逢大旱,为拯饥救溺,他利用所学阴阳风水之理,探勘方位,在运河南岸东庑三郎祠庙前面的空地,打通水井,连接地下水脉,水位竟高于塘河水位约6尺,井水甘醇,百姓感恩不已,所以用郭璞的名字来命名这口井。
运河谷仓博物馆
谷仓博物馆坐落于水北街御碑公园西南角,为下沉式建筑,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是国内唯一一座以谷仓为主题的全代史博物馆。
博物馆通过挖掘运河漕运文化和谷仓之间的关系以及谷仓和农业起源、文明诞生、城市兴起、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关系,阐述谷仓在人类生存与文化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利用农耕文化和仓储文化元素,营造兼具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休闲场所。
开馆时间:周二~周日 9:00-16:00
运河遗产塘栖广济桥展示厅
位于水南街,馆内集中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的概况、江南运河杭州段基本情况,讲述塘栖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繁荣的历史变迁。
同时,展馆从广济桥基本情况、广济桥历史沿革及修缮、文化价值、科学构造、技术原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七孔石拱桥。
余杭方志馆
余杭方志馆,位于水北街的西端,由粮幢明清风格的二层旧宅构成,占地面积765.56平方米,分为“方志·源流”、“方志·山水”、“方志·物产”、“现代志书”6个展厅。
以余杭历代丰富的地方志为史料基础,通过文字、画面、多媒体影像以及实物等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向参观者介绍余杭的人文自然风貌。
塘超小径
塘超小径起于古镇八字桥,沿石目港,途经塘栖村、超丁村、丁河村、丁山湖漾向南沿深结港,跨沿山港上超山,过青莲寺至海云洞,全长约20公里。
塘超小径将塘栖古镇-丁山湖-超山风景区有机串联,形成一条原生态的滨水步道和山林步道,极大地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市民生活品质。
塘超小径美在临水而行、美在宁静柔和,沿途有田园、果园、树林、村庄、小桥、浜兜、湿地,满满的江南水乡原生态气息。
传统美食 品味塘栖
塘栖枇杷
塘栖枇杷有1400余年的栽培历史,因品种优良,品质上乘,风味独特,自唐代起就被列为贡品。每年的五月塘栖会举办美食枇杷节,游客此时来此可充分感受塘栖的水乡风情和美食文化……
塘栖传统糕点
塘栖传统糕点深受杭州人民欢迎,其融合老作坊的传统手工艺,重麻酥糖、绿豆糕、桂花糖年糕、桔红糕、干菜饼、椒桃片、花生酥、椒桃片等几十多种传统茶食糕点。塘栖传统糕点的几家老商号均在水北街上设有专卖店。如果来到塘栖,绝对要挑一些买回去。
粢毛肉圆
粢毛肉圆是塘栖名菜之一,以鲜肉、糯米为主料制作的比乒乓球略大的肉圆子。这道名菜历来都是塘栖人正月里待客人、办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菜。其肉质柔软,鲜美可口,糯米,色润透明如珠,既可作菜肴,又可当点心,糯而不腻,老幼咸宜。
塘栖熏鸭
塘栖熏鸭,又叫塘栖板鸭。其外观色泽红亮,味鲜肉嫩,有一种独特清香味。早在民国初期,便是原杭县的一大传统特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塘栖食品中心站建立熏鸭厂,使这传统名产重放光彩。现今熏鸭厂已不复存在,但熏鸭技艺已在民间流传,一些拥有熏鸭技艺的人纷纷开设私家作坊,其制作的熏鸭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使得熏鸭名声在外。
塘栖米塑
米塑,又称“粉塑”,是用米磨成粉,蒸熟后用手工捏成。这些米塑,从工艺和特色讲,有点类似于北方的“面塑”,都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
米塑是塘栖乡间的一种特有的民俗工艺,流传较广,各乡各村都有一些年岁稍大点的中老年妇女会制作,这些米塑五颜六色,种类繁多,其中以“上梁元宝”、“定亲饭圆”和“立夏狗”最为出名。
镬(huò)糍(cí)
镬糍即糯米锅巴。它以糯米为原料,以无结块,略呈焦黄为上乘。
镬糍是水乡独特别致的名点心,来客时加糖用干水冲泡,便成了一碗香喷喷的“镬糍汤”。制作镬糍是件力气活,又是件技术活,手艺一般的人制作的镬糍都是结块,并且伴有焦块,冲泡时不宜溶化。
细沙羊尾
“细沙羊尾”是一道甜食,因其外观形状有点形似羊尾,故得其名。在旧时塘栖的酒席中,“细沙羊尾”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名肴。
塘栖粽
塘栖粽是一种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形成的传统食品。塘栖粽区别于嘉兴粽与湖州粽,在外形、扎法上自成风格。塘栖粽与细沙羊尾、粢毛肉圆、米塑、板鸭合称塘栖五大名小吃。
烂糊鳝丝
又称“鳝糊”,系塘栖传统名菜。烂糊鳝丝以小黄鳝为主料,色香味三者俱全,端盆上桌时,由于刚刚浇上了热油,鳝丝的凹塘中还在“吱吱吱”地滚,四周的火腿、葱、姜三丝,红的红,绿的绿,黄的黄,声色俱佳。
过年期间就有许多小伙伴
来塘栖游玩、寻找独特年味
大家还将这些美好的回忆定格了下来
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夜游丁山湖#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财神到,新年财神爷送福送好运。
春节期间,塘栖西苑村民载歌载舞喜迎新年。
古镇闹春,水北街上人山人海。
过大年,唱大戏。
过了一回塘栖非遗文化年。
过年期间,塘超小径上挂起了灯笼。
过年摊春饼,脸上笑开花。
过年写春联,一笔一划学着写。
年味儿,就是家家户户门前窗口那满满腌货酱货的味道。
偶遇财神爷出门,恭喜发财。
夜晚的塘栖古镇特别美!
图文来源:
杭州旅游发布、塘栖好地方、企鹅环游记、我们大杭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