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正文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结婚习俗不仅繁多,还讲究门当户对

引语: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风俗习惯,而在众多的风俗习惯当中,结婚礼仪方面的风俗习惯,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因为当代社会很多习俗已经被简化,所以说对于古代的结婚礼仪来说,人们的了解较少,而古代的结婚风俗礼仪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结婚习俗不仅繁多,还讲究门当户对

提亲的习俗

第一部分就是我们熟知的提亲,在古代有这样的一种说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姻大事不仅要听从父母的命令,还要有媒人进行撮合,然后,将门当户对的两个人的生辰八字进行交换,然后如果生辰八字互相符合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流程,而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不仅在古代婚姻习俗当中很重要,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会将生辰八字进行比对,而在比对的过程中,如果生辰八字互相冲突,这种情况下,人们就认为在婚后必将遭遇很大的劫难,所以说这种情况下在古代是不支持两个人成婚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结婚习俗不仅繁多,还讲究门当户对

定亲的习俗

而接下来就是定亲的环节,在古代定亲的环节事迹提亲之后,又一重要的环节在定亲的过程中,就涉及到了很多具有寓意的聘礼,而在聘礼当中,男方需要将很多礼品抬到女方家中,而女方也要进行回礼。这个过程中也是有很多说法的,也有很多的讲究,例如在南方所送的聘礼中,不仅要包括金首饰,还要包括小礼、中礼和大礼以及一些食品,而在这些食品当中,就包括了我们熟知的麻饼以及酒等。

而在女方的回礼中包括了你方自制的绣品以及金团等,其寓意也不仅是体现在了双方的重视,而且还对于新人给予了一定的祝福,因此在古代定亲的过程中就有这样一种习俗,媒人第一次进门是不可以喝茶的,因为在古代时期认为媒人进门,如果喝茶的话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因此要格外注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结婚习俗不仅繁多,还讲究门当户对

成亲的习俗

而第三个环节就是成亲,古人认为在这样的大喜之日必然要喝喜酒,而习酒和很多待嫁习俗在成亲当天体现得较为明显,首先男方要八抬大轿到女方家体现出男方对于女方的重视,而女方也要将自己的嫁妆放置于厅堂之中,让人观看也是寓意一个好彩头,而在迎亲的前一日,南方还需要进行一个名为安床的习俗,这一习俗是为了结婚当天能够得子得福,由此可见,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较为明显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结婚习俗不仅繁多,还讲究门当户对

接亲、拜堂的习俗

而在出嫁当日女方需要乘坐花轿,而花窖需要八人抬,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八抬大轿。随后还需要经历拜堂等习俗,而拜堂,我们在诸多的电视剧当中都有所涉猎,需要有一人迎新娘出嫁,新娘出嫁之后由喜娘搀扶进入到喜堂当中,在喜堂当中完成一系列的祭拜仪式,最终送入洞房。而众多的拜堂仪式完毕之后,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就是在进入洞房之后,还需要新郎用秤杆挑去娘子的盖头,寓意两个人能够称心如意。而在拜堂的当晚,新郎还需要向诸位宾客敬酒,而新娘也需要跟从新郎对宾客进行系列的谢酒仪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结婚习俗不仅繁多,还讲究门当户对

成婚后的习俗

而在第二天早上需要新郎打开房门,新娘随后才可以出新房,并且在成婚的次日,还需要宴请新娘的舅舅,寓意是会亲酒。在成婚后的第三日,新娘就可以下厨做饭,同时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食品赠给邻居,求得好兆头。这种结婚的习俗尽管十分繁琐,但是反面可以证明古代人对于男女成婚方面是极为重视的,而这些婚俗在民国之后,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之后,也被人们进行了简化,但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婚俗礼仪方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古代人对于双方成婚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一些礼节方面还是很重视的,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步骤进行,任何一步的缺少可能都会给男女双方今后的婚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结婚习俗不仅繁多,还讲究门当户对

古代讲求门当户对的原因

而在古代的婚俗礼仪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人极其重视寓意。他们认为好的寓意不仅仅会使夫妻双方的生活更加美满,而且对于两个家庭来说都是极为重视的,因此在古代人们讲求门当户对,往往就是因为门第相当的两户人家对于很多事情的认识和看法较为一致,所以贫富差距过于悬殊,很多事情上就无法达成共识,这也就深刻的体现出古代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对于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穷人家的婚俗礼仪步骤就十分的简单,因为没有经济条件作为支撑,很多事情都无法实现,而对于一些富庶的家庭来说成婚是整个家族的大事,因此整个家族的人都需要参与到其中,对于每个步骤如何进行都有明确的规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结婚习俗不仅繁多,还讲究门当户对

结语: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当中,对于男女成婚方面的结婚礼仪是极为重视的,这不仅仅是男女双方的事情,更是两个人的事情,这与我们今天的自由恋爱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古代,结婚礼仪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不可随意篡改,而这些步骤当中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希望,也寄托了整个家族的期望。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国古代的婚俗文化

[2]《中国的婚俗》

[3]浅谈中国人婚姻观的产生

原地址:https://m.ziweifu.com/bazi/20220312100609.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