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木质器械的主要组构方式,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家具的美之灵魂。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也就是说,整个物件,纯粹只用一种材料(木头)组构而成;
旗袍,形成旗袍的所有部件,包括盘扣,缝线,其实都是由一种材料(棉)做成,或者说,只用一种材料(棉)就做成了整件旗袍。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拿西方服装作为比较。西方服装,由布料作为主体,而纽扣却是各种塑料啊、金属啊等,也就是说,一般来说,要有多种材料(布料、塑料、金属等)才能将一件西装做好。而,旗袍这样漂亮的服装,其实所有的构件都源自一种材料而制成,或者说真正的旗袍(非改良后的旗袍),不像西装那样额外需要金属、塑料等其他材料,而只由一种材料“榫卯”而成。至简,至美!
儒学,儒学思想内容非常丰富,细分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儒学,内容虽然丰富庞杂,但都可归踪于“天人合一”(董仲舒),这个“一”是什么呢?“一”就是一个东西,更准确地说,其实就是类似于数学函数或者说DNA的一段秩序体,天和人都遵循这个秩序体中的秩序,因此:天是什么样?万物,包括人,行为举止,应效法天,像天那样行为举止。不仅“天、人合一”,天、物也要合一。换句话说, 儒学虽体系庞杂,但都源于“天人合一”(或者说“万物归一”)这样一种理论思想,且由“天人合一”“榫卯”而成的一个思想学说体系。
榫卯、旗袍、儒学,这看似不搭嘎的三个东西,其相同之处是:他们各自都是由各自的某一个秩序接连、构建而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一个东西(秩序体)组构而成”的,岂止是榫卯、旗袍、儒学?汉服、唐服、书法、水墨画等等,各自都是由各自的某一个东西(秩序体)组构而成。
下面谈谈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以奇文书画为河图也;禹王治水时,神龟负文列于背,是为洛书;图书为天地文章,万理于是乎根本,万法于是乎权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河图洛书是万理的根本,万事万物都由此裂变发展而来。其实,洛书也是可以由河图演变而来,所以:河图、洛书、八卦、易经、诸子百家、儒术一统,由“觞滥湾转”到“绵绵延延”,乃至“浩浩荡荡”,中国传统文化,就这样演进发展而来。中国文化的根本是易经,而易经核心之发端是“河图”所体现的“数”:万法皆是“数”。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也是由一个东西(秩序体)裂变发展而来。
所以,榫卯、旗袍、儒术、汉服、唐服、书法、水墨画、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大一统的思想政治文化体系,都统一地“由一个东西(秩序体)组构、裂变、发展而来”。
但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并不是榫卯、旗袍、儒学等,我今天要说的重点是美学,是中国文化中的比简约之美还要简约的统“一”之美,也就是说,“简约”还不够,比简约还要简约的“一”之美:物件,从根本上来说,由一个东西裂变、组连、构建而成;所有的元素都统一地遵循某“一”个规则秩序。这就是,中国传统中的“一”文化、“一”之美:大道至简,比简还简;极少 极多 极美!至极之美。
作者:秩致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