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695期)唐太宗曾经有一句千古名言周易华盛八字详批:“以铜为镜周易华盛八字详批,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读历史故事,说历史人物,就是为了以史为镜,以期更好的发展。大家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总会争论古代好,还是现代好;唐朝好,还是宋朝好;甚至是东方好,还是西方好;孔子伟大,还是苏格拉底伟大。这些争论不能说没有意义,比较出优劣,辩论出真知,只有很好地进行对比,才能真正吸取历史教训,真正开阔视野,放眼世界,取长补短。
今天咱们来比较两个人,他们两人都是在18世纪最后一年,即1799年去世的2个超级大国首脑,一位是清朝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另一位是谁呢?你认为谁有资格跟乾隆比?笔者以为此人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莫属。也许你会说,在1799年死去的人多了去了,为何要比较这两个人?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有什么可比性?
当然有。首先,乾隆和华盛顿都是一国之主,而且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的国主;其次是,两个人是分别代表当时东方和西方的两个大人物,两个最有权力(或者权威)的人。也就是说,乾隆和华盛顿是同一个时代的两个最著名最牛的人,是两个伟人,所以有可比性。那么他们二人谁更伟大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第一项对比周易华盛八字详批:盛世明君和开国之主。
历朝历代的君主(或者国主)里面,最有可能留名于世的有两种,一是开国之君,二是盛世明君,比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属此列。而乾隆帝和华盛顿也正好可以列入其中的。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年号“乾隆”,故俗称乾隆帝。他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他是一位公认的大清王朝的盛世明君,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也是清朝的最鼎盛时期。
乔治·华盛顿(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是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美国开国元勋、国父,是美国的开国之主,即美国的首任总统,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任其达8年之久。
相比而言,做开国之君比盛世之君的难度要大,因为江山毕竟是打下来的,不是捡来的,是掂脑袋干出来的,要付出极大的甚至是血的代价。而盛世之君则是继承来的,他的老子或者先辈已经把江山打好,传给他就行,他的地位权力似乎就是捡来的。不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中间存在竞争,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力不够强,或者得不到上代君主的喜欢,你也是不能“抢”到国君这个蛋糕的。另外,即便你如愿得到了帝位,你不会保护,还是会被别人抢去;或者你不好好干,只知道享受,不愿付出,你也得不到明君的称号。所以当一个盛世明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过相比开创者,继承者还是占了不小便宜。
第二项对比:乾隆帝和华盛顿的“武功”谁厉害?
这里的武功不纯粹指武艺,而是“文治武功”中的武功,即包括除了个人武力外的统兵能力,战略眼光,战绩等,当然包括开疆拓土的能力。
先说乾隆帝。乾隆虽不是骑马打江山的开国者,但也并非手无绑鸡之力的人,他也是有一定武功的,因为当时清廷规定八旗弟子必须习武,而且他在上位之前也是得到过一定军事训练并参加过战争的。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封22岁的弘历为和硕宝亲王,就曾让他参与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平定贵州苗民起义等重要军事事务,他都表现很出色。在乾隆继位后,清朝的江山尽管很稳固了,但也不是就可以睡大觉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叛乱或者起义还是不少。所以乾隆还是不断用兵的。
乾隆帝从继位的第二年,即1735年开始,到1795年,半个多世纪里多次对国内外用兵,比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达15次之多。其中对内平定叛乱的战事有7次,比较著名的战役有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平定西藏之役,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的长达两年之久的平定准噶尔之役等;平定国内起义的战事有3次,比如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平定湘黔苗民起义等。
另外,乾隆帝也发动了对邻国的战争,总共有4次,比如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这些大小的战事也为他赢得了所谓“十全武功”的称号。
乾隆深知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的必要性,所以他对国内的叛乱一直采取强硬态度:“非师旅征伐,则梗我王化者无以伏惩创,不敢抗干”。但他也不是个好战分子,他强调战争要合于王道,不能滥用武力,不能穷兵黩武。战争在于对内戡乱伐暴,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确保父祖开创的江山社稷。对边远地区和外国,他主张以武力威慑或必要时的出兵征讨,抵御外侮,使边疆安全,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统一。他说,“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
由于乾隆对外的不保守,所以他对边疆的经营,或者对中国版图的奠定功绩还是不小的。清朝的疆域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而最后形成: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北到恰克图(贝尔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岛。只得肯定的是,乾隆时期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清朝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使当时的中国成为世界一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国。
再说华盛顿。跟乾隆巧合的是,华盛顿也是在22岁时开始参与战事。从1753年到1760年,英国和法国发生了长达7年的为争夺在美洲的殖民地的法印战争。当时22岁的华盛顿还无意间成为了法国印第安人战争的导火线之一。在这场7年的断断续续的战争中,华盛顿是做为一名英国的军人同法国人作战。
在这场战争中,华盛顿曾经多年领导维吉尼亚第一军团,成为一名英雄人物。参与英法七年战争对华盛顿有重要意义,他后来能统率大陆军队,正是缘于他在此战争中取得了一些军事经验和威望。
华盛顿的最伟大功绩就是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从1775年至1783年独立战争进行了8年时间,这期间华盛顿做为总指挥为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因为华盛顿军事经验丰富,指挥才能卓越;他家产万贯,当时是美国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再加上他外貌英俊,体魄健壮,身高1.88米,有坚韧不拔的性格,所以,1775年6月,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推选他来统率大陆部队,指挥美国独立战争。
尽管后世认为华盛顿决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决不能与亚历山大和凯撒一类的历史名帅相提并论,但是他在战争中还是干得漂亮,他不屈不挠坚持斗争,指挥了著名的特伦顿战役、普林斯顿战役、萨拉托加战役和约克镇战役等,终于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三项对比:乾隆帝和华盛顿的“文治”。
乾隆和华盛顿在“文治”即治国方面谁更伟大呢?
咱们先看乾隆。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更大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在政治上,乾隆帝重视吏治,重视官吏选拔,并且善于驾驭群臣,很好地平衡了朝廷里满汉两派的斗争。他还重视对太监的约束。他在位时,政治是比较清明的。
经济上,乾隆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他重视农业,“务本足国,首重农桑”,要求北方向南方学习耕种技术。乾隆帝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他也采取了一些恤商政策。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这在雍正朝是不允许的)。金融机构比如经营汇兑和存款、信贷的票号等在乾隆朝也开始出现。
文化上,乾隆的成就还是比较显著的。因为他本人就是个的文艺爱好者,一个诗人,他一生作诗达四万多首,可谓古今第一。所以他对文化事业比较支持。他在位期间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包括编撰《四库全书》、《大清会典》、《周易述义》《唐宋诗醇》等书籍,达100多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库全书》的编撰,共收入古书3457部,共79070卷,装订成36275册,为中国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不过清代的“文字狱”到乾隆时代也达到了高峰,制造了130多桩文字狱案件,占整个清朝文字狱的80%。除了文字狱,乾隆还有一项负面的政策,就是实行闭关锁国,从而拉大了中国和西方的差距。
再看华盛顿。相比执政长达60年的乾隆,华盛顿只有8年的执政时期,他的政绩是不是逊色很多呢?
华盛顿是个高度智慧而低调的人。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的大陆会议上,华盛顿被选为大陆军总司令,他主持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这期间的7年时间,掌握兵权,位高权重的华盛顿有多次称王“称帝”,当一国老大的机会,可他都没有这样做,而是像西汉的张良一样,战争一结束,国家一建立便选择了退休。
作为一个邦联国家,当时的美利坚合众国只是由13个州组成的松散联盟。可在1786年美国发生了一次起义,震动了统治集团, 于是1787年华盛不得不再度出山,主持了在费城举行的制宪会议,并作为制宪会议主席主持制定了《联邦宪法》,虽然他的思想对于美国宪法本身影响不大,但是他的名望和他的支持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因为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如果没有华盛顿的支持,新宪法就不可能被采纳。联邦宪法的确立,才是联邦政府成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此前的松散联盟终于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
1789年,华盛顿因卓越功勋使他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经过八年战争和八年动乱的美国,问题成山,困难重重,华盛顿担负起了建立联邦政府和建设美国的重任。他开始组建内阁。他任用才智超群、精明能干的汉密尔顿等,进行了一系列恢复经济、发展工业和贸易的措施。在华盛顿的支持下,美国实行了偿债基金法,银行法等,在美国建立全国性的合众国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他又批准了杰斐逊所支持的公共土地法案,奠定了西部自由土地制度的基础。
他还在第一任期内确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完善了总统制。他还完善了司法制度,任命了几乎全数的最高法院法官,使最高法院形成,再加上第一届国会的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真正确立起来。
华盛顿于1793年连任总统。1797年3月,在两届任期结束后,华盛顿自愿地放弃权力不再续任。之后他便第三次恢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当了一位农民。
相对于乾隆帝的强硬的外交政策,华盛顿则显得较为温和。比如1793年4月,英法开战,双方都想寻求美国的支持,但华盛顿采取了中立政策,从而引起政府的一些要人的不满,像亲法的国务卿杰斐逊就愤而辞职。华盛顿在国际争端中,喜欢保持中立,从而避免了美国介入欧洲战事之中。这样的做法,使华盛顿看起来比较软弱,不像乾隆帝那样强势,但这也许是个聪明的做法,少了战争,可以让美国获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来当总统是幸运的。他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皇帝或者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期间,他在行政领导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盛顿因为伟大的功绩,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还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2名(仅次于林肯)。

结语:做为同一个时代的、同一年去世的、东西方的两位国家首脑人物,乾隆皇帝和华盛顿总统,两人无疑都是历史巨人或者伟人,但各有千秋:乾隆是盛世明君,为政比较强势而高调,长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能让大清朝保持稳定发展,一直达到王朝鼎盛;而华盛顿做为一位开国之主,却保持低调,相对性格比较软弱,但却胸怀宽广,知道让权(当然乾隆在晚年也把帝位禅让给了嘉庆帝,这在历史上也不多见),但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也是一位人才。不知各位认为他们二人谁更伟大呢?(文/一米暖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武广盛老师流年运势详批的简单介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