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精批正文

天奇文化八字详批

天奇文化八字详批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

编者按

为“双循环”探路,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天奇文化八字详批的新使命,长三角三省一市该如何担当与作为天奇文化八字详批?本期热点透视聚焦长三角地区,在高度共识下,三省一市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担负起中央赋予的新使命,实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实践与探索,力争共同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长三角的“考卷”。敬请读者垂注。天奇文化八字详批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炜

长三角是天奇文化八字详批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金融开放最前沿的区域之一。

长三角存贷款占全国近四分之一

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12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47.6万亿元、38.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4.0%、24.1%,同比增长9.9%、13.5%。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绿色信贷增长较快,截至2019年12月末,余额分别同比增长42.4%、11.8%和29.6%。现已初步形成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的区域金融发展新格局,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初显成效。

《报告》称,金融支持长三角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金融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七大领域科创与制造业企业。二是稳步推进长三角地区征信体系建设优化融资环境。三是提升绿色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的能力。截至2019年12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万亿元,同比增长29.6%,比同期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速高18.3个百分点。

今年2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上海市政府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强协作、优服务、建机制”为导向,会同“一市三省”金融管理部门聚焦加快提升金融服务长三角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的效率和水平,更好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一是打破银行授信、移动支付及相关基础设施等跨区域经营的障碍。二是支持上海金融市场辐射服务长三角。三是优化完善长三角金融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

今年4月,央行上海总部等12个部门发布《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围绕推进同城化金融服务、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支持设立一体化金融机构等方面提出16条具体举措。

金融机构设专属机构服务长三角

9月11日,上海农商银行行长顾建忠在“2020长三角产融学研合作论坛”上表示,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和引擎,是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金融是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能级的关键因素和动力源泉。相较于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一体化”体现的是更紧密的区域发展、互联互通的定位要求。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下,在沪的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服务长三角,今年以来纷纷成立专属机构,发布有针对性的金融方案和措施。交通银行作为唯一一家总行在上海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今年7月份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管理总部。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交通银行将进一步优化跨区域、跨条线、跨部门、跨层级的高效协同合作机制,打通堵点,解决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

今年4月,浦发银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管理总部在上海成立,重点服务自贸、科创、绿色生态的创新平台,着力于服务自贸区、科创板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和产品创新,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今年8月,上海农商银行设立了长三角金融总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全面支持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未来三年,上海农商银行计划为长三角地区客户(不含上海)提供授信不少于1200亿元。到2022年,为长三角地区重点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授信不少于500亿元。

沪市科创板助力长三角转型升级

上海证交所科创板的设立,使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中,来自长三角的企业成为重要力量。注册制改革提升了市场包容性,科创板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融资机会。与此同时,长三角企业也创下科创板多个“第一”,例如,优刻得成为科创板乃至整个A股市场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泽璟制药成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未盈利企业。

市场人士称,长三角拥有知名高校、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实验室,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服务、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使其在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占比较高。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集团计划在港交所与上交所科创板同时上市,有可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从8月25日上交所受理申请,到将在9月18日首发上会,蚂蚁集团冲刺IPO再次体现出“科创板速度”。此外,吉利汽车方面称,已完成上市辅导,将向“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发起冲击。

聚焦八字方针 打造“江苏智造”

天奇文化八字详批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陈姝含

历经37年,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探索中,江苏省凭借其深厚的制造业集群根基成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不替代的中坚力量。

高端产业低端化问题突出

江苏省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构筑了江苏省产业的新高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崔震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省的产业有三大特点。

第一,企业数量大,产业收入高。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江苏制造业的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248.5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3%。

第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集群化发展。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江苏省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壮大和全球价值链攀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智能+”新动能。大力推进集群龙头企业同知名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打造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制造。江苏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生产线、智能成套装备、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逐步完善,涌现出埃斯顿自动化、扬力集团、博众精工、天奇自动化、南瑞继保等一大批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装备排头兵企业。

江苏省的制造业基础雄厚,但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过程中仍存短板。崔震海表示,江苏省在科技创新、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高端产业低端化重复建设问题突出,需要从中低端生产环节向中高端技术产品环节攀升。

聚焦八字方针构建产业生态

“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链水平,必须依托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资源集聚优势,促进生产要素资源畅通,打通产供销各大环节,形成强大的内循环。同时,加强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合作建立外循环。”崔震海认为,聚焦“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整合区内优势资源在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等方面创新突破。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包括要素供给、制度环境、企业组织、需求条件等。具体有以下六大举措。

一是打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促进域内外核心科技资源整合,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天奇文化八字详批;建立健全科技人才交流政策、机制和体制,全面引进、培养、储备科技创新人才,优化人才配置,挖掘人才潜力;推进数据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促进数据交流和安全管理,发挥数据资源的核心价值;优化产业引导资金杠杆效应,引领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以市场化模式高效高质配置产业发展资金。

二是创新融合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深挖传统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和活力。同时,加强对技术创新、市场培育等的支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三是整合域内资源,提升产业集群水平。充分发挥江苏在13个产业集群的优势地位,融合长三角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链向生态化、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以及多业态融合的方向发展,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性,内外循环相互促进,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

四是打破区域制度壁垒,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重点清除阻碍市场一体化的制度壁垒,形成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强化市场的合理配置作用。降低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五是提升产业链生态环境,优化配套服务资源。依托江苏在产业链的集群效应结合上海、浙江、安徽相关产业形成一体化产业链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打造国际一流的供应链、智能制造服务、跨境电商平台和高效融资服务。

六是依托国内大循环的市场需求,以消费促进产业链升级。提升国内市场消费水平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提供相关促销政策激发国内消费,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补齐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短板,打造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加速相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相互促进。

浙江嘉兴:争做长三角一体化中 “最精彩的板块”

天奇文化八字详批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海生■冯建松

8月20日,来自上海青浦的赵女士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使用了青浦市民卡完成异地免备案门诊刷卡结算,顺利实现了浙江省异地免备案“第一刷”。与此同时,嘉善县的杨女士在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也享受到了“同城待遇”。由此,沪嘉两地市民真正体验到了同城化带来的便利及实惠。

紧靠上海的嘉兴,如何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更多的担当和贡献?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嘉兴长三办”)主要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嘉兴正从聚焦接轨科技创新、国际化、现代化治理着手,加快推进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聚焦接轨科技创新

2019年7月23日,嘉兴市委八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确立为嘉兴发展的首位战略。特别是在接轨上海方面,嘉兴市始终坚持“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发展、接轨国际化和现代化,就是落实国家战略”的理念,通过接轨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依托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嘉兴以G60科创走廊为纽带,借鉴创新制度、共享创新服务、集聚创新资源。2019年11月,嘉兴南湖区与上海杨浦区、江苏常州武进区、安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长三角区域先行先试双创券通用通兑。2020年以来,嘉兴全市创新券使用额5525.54万元,居浙江省全省第2位。

同时,嘉兴也在集聚创新资源。嘉兴联合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实施创新嘉兴“深根计划”,共建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嘉兴分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作为院地合作的典范,以嘉兴院区为总部,杭州分院、宁波分院、台州创新中心等院区平台协同发展,形成“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的战略布局。此外,嘉兴还在上海布局“人才飞地”。截至目前,嘉兴市已实现所辖各县(市)上海科创飞地全覆盖,“创意研发在上海,孵化转化在嘉兴”的协作体系已现雏形。

聚焦接轨国际化

从上海虹桥到嘉兴南站,乘坐高铁仅需20分钟。与上海产业深度合作后,嘉兴正在大力建设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数字经济高地和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产业招大引强逆势上扬。今年上半年,嘉兴共引进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12.02亿美元,总投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32个,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0个。实到外资规模列浙江省第3,超亿美元项目数列浙江省第1。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勤善和美、勇猛精进”是新时代嘉兴的人文精神。9月8日,嘉兴举行了《勤善和美嘉兴人》《勇猛精进嘉兴人》首发仪式。此外,嘉兴重点构建了“九水连心”、南湖(纪念馆)中轴线、最江南慢享古城等“九大板块”,加快实现中心城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潮的推动下,国际教育资源不断涌入嘉兴。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与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爱丁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合作建立联合学院,嘉兴学院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全市中小学建成或在建国际化学校9所。

一座具有“红船魂、运河情、江南韵、国际范”的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文化名城,给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增添了许多精彩。

聚焦接轨现代化治理

让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加拿大籍研发人才TaoZuo意外的是,仅用了5天的时间,他就在嘉善县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拿到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一张居留许可。这是嘉善通过优化政务服务,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开出的首张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

今年疫情期间,嘉兴平湖与上海金山、嘉兴秀洲与苏州吴江等推出了“两书一表一证”的人员车辆互认通行机制,长三角城市间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要素流动和政府监管数据互认互享的一体化机制。

“嘉兴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承接上海的门户,我们将全方位接轨上海,在跨区域合作中展现嘉兴担当。”嘉兴长三办负责人表示,嘉兴将按照“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和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新使命”的要求,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争当“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最精彩的板块”。

热点链接

●建言“十四五”①丨发展的全面转型应成为“十四五”头号目标

●建言“十四五”②丨立足新发展格局重塑“十四五”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建言“十四五”③丨以高水平开放破解“十四五”发展环境困局

●建言“十四五”④丨“十四五”以开放合作谋取新兴产业在国际层级提升

●产业聚焦丨住房租赁市场亟待出台国家级法规监管

●新闻洞察丨以“消费促进月”为契机 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经济地理丨成渝双城记:成都向东,重庆向西

监 制丨王忠宏 王 辉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史晓强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天奇文化八字详批 原地址:https://m.ziweifu.com/bazijp/2022032304333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2022年牛的运势及运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