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八字对偶名句鉴赏(1)
【原文】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 【出处】《后汉书·卢植传》。 【鉴赏】历经风霜,才能见出草木的生命力,国君危难,方能显出忠臣的贞良之节。卢植为人耿直忠义,为国操劳。他曾告劝窦武,力谏灵帝,均告失败。后董卓擅权,目无朝纲,群臣慑服,独有卢植敢怒敢言,直斥王前。曹操曾称赞他为“士之楷模,国之桢干”。“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卢植为国而计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他无私无畏的精神。 【原文】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出处】《三国志·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鉴赏】...
-
古今修身养性八字经典对联鉴赏
(一)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选自清·曾国藩《求阙斋日记·问学》。 上联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思是说,人有善,则取以益我,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有善,则与以益人,即诲其为善,助其为善,善与人同。一取一与,相互促进,则善端无穷,善源不竭。为什么历代先圣贤哲如此看重“善”?因为善乃美德之源,善是做人的道德准则,也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人生在世,总是忧乐相伴,但以何为乐,以何为忧,如何对待乐与忧,人们的看法却各有不同。下联反映了儒家以天下之...
-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八字对偶名句鉴赏(8)
【原文】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注释】《梁书·徐勉传》。 【鉴赏】这里反映了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天是由于阴阳的气形成的,阴气浊而下沉为地,阳气轻而上升为天。而其间的万事万物也正是这种阴阳二气结合的结果。可见,阴与阳是天的本源,显然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时他们还认为,生长在其间的人,应是万物之灵长,应该通过“仁”与“义”使其真正成为人。因此制定各种礼仪使其真正成为人。 【原文】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注释】《梁书·朱异传》。 【鉴赏】这是《五经》博士明山宝在他的推荐...
-
八字专业鉴赏:资产过亿的富婆八字
坤造:癸丑 甲寅 乙未 丙戌 大运: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这种八字一出,大为震惊,老天爷让乙木日主所喜的三样东西占全了。一者癸水雨露润木,二者丙火太阳照木,三者甲木藤萝系甲。当时一看到这个八字,心想这需要积多少功德才能生出这样的八字啊?本来,乙木只要见癸,丙透干就已经很厉害了,竟然还带上藤萝系甲,最奇的是,调候格局还不背,丙火化甲寅生财。这个命走的运也很卡点儿,进入午字就可以一发如雷了,为何?午与原局寅,戌字合火局化劫生财。所以说,调候是看命级别的硬指标,而随着岁运推进的格局变化是命...
-
腰裆胯的分别、练习及鉴赏
太极拳有时候精细得我自己都觉得有点烦。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所得,因为每一个练习者都会有体悟,尽管这些体悟不一定对。练太极操的也有感觉,只要练都有感觉,有感觉就有认识。但这些认识对不对,真的不能凭相当然,一定要客观理性,跳出主观这个知障,用客观的理来评判。 (客观的人几乎就是圣人了,绝大多数人都是凭相当然,凭感觉,主观) 以上的感慨缘于今天有位拳友评价我的双脚,他(她)认为我的双脚呈外八字,所以没有裆劲,也伤膝盖。 客观说,有一点伤自尊,但更多的还是我认为他的认识有错误,而且这种错误认识比较普遍,非常有必要做专题解...
-
「八字鉴赏」七杀制劫财,吉断?
【八字鉴赏】七杀制劫财,吉断? 一个网友的八字:己巳、己巳、己巳、乙亥。男。 大运:戊辰、丁卯、丙寅、乙丑、甲子、癸亥,2岁运1990年起运。 命主反映:2017年丁酉年好运,两份工作;2016年丙申年也不错;2015年乙未年破财手受伤;2014年甲午年,也不错。 此八字印旺比劫旺,不从,克泄耗为喜用。奇怪之处在于:遇到杀星乙木为凶,遇到正官甲木为吉。七杀一般看做凶神,但是如果比劫成群,喜欢正官或者七杀制比劫为吉。此八字却二者结局相反。 深海先生对此的解读是:乙未年七杀乙木直接杀向日主,所以导致凶灾。甲午年甲木合...
-
互联网@¥鉴赏:你算的不是命,而是焦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互联网圈内事 中国古代有一种传统职业叫“@¥”,断阴阳、演八卦,给人看吉凶祸福、姻缘前程,是从业者的看家本事。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很是受用。他们通常会跟你把天上地下、前五百年后五百年扯一通,然后告诉你如此这般就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了。 “@¥”走进新时代新时代的@¥,支个摊儿,挂个八卦旗什么的已经out了,@¥大师们早已经乘着科技的东风自由翱翔了。 百度上的@¥公司绝不比莆田医院的数量少,而且还都是免费。 你没看错,@¥已从单打独斗发展到规模化了,还发展出了许多公司。 看着这么...
-
鉴赏|小雪:书画印中的寒江独钓与流风回雪
薛元明 今日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值此节气,民间还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在绘画中,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仅用寥寥数笔便将那寒意逼人的冷冽跃然纸上。而在书法史中,元明清三代的书家特别爱写《雪赋》,计有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王宠等人,董其昌尤其偏爱,反复书写,小楷、行楷和行草皆有,每一遍都见新意。 “小雪”到了,冬天算是真正开始了。朔风乍起,寒意渐浓。“小雪”来临之际,也许见不到雪,终究没有如约而至,或者不过是淡妆若伊人。真正的雪景,...